簡說U盤的發展歷史
日期:2012-08-05 | 時間:04:26
90年代,我們大部分人使用的移動存儲設備都還是1.44M軟盤,但那時候我們玩一個DOS的軟件也就幾十K,大的幾百K,那時候主流的硬盤也就是幾百M。
(責任編輯:大白菜官網)
97年后,WIN95、WIN97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,軟件也開始逐漸大起來,幾十M以上的軟件開始出現,很多軟件用一個軟盤都無法拷貝完整,需要用幾個軟盤來分拆拷貝,而當時5.1G的昆騰硬盤就是屬于相當大的了。這個時候多媒體電腦的概念已經流行,大家買電腦除了工作以外,還有加入了更多的娛樂概念,REAL格式的壓縮電影,一部幾十M。
2000年以后,XP系統普及,上百M的軟件比比皆是,1.44M軟盤徹底被淘汰,人們開始使用U盤和可擦寫光盤來作為移動存儲設備,那時的U盤是128M,而光盤一般是650M左右,那時市面上最大的硬盤是IBM的,10G以上。這時候我們配移動硬盤都是2G-4G。
如今,再看看我們現在的電腦,硬盤主流都是500G以上,甚至TB級,很多游戲軟件動輒幾個G,一部高清電影30多個G,根據國內著名安全存儲廠家力杰的調查報告顯示,2011年U盤主流是4G、8G、16G,而移動硬盤主流則是500G一統天下。
我們可以發現,不論時代如何發展,U盤和移動硬盤在容量上的差距始終無法縮短。21世紀以來,U盤從128M上升到8G,漲了60倍左右,而移動硬盤從4G到現在的500G,漲了120倍左右,漲幅是U盤的2倍。隨著各類軟件和高清電影文件越來越臃腫,移動硬盤還是作為大容量移動存儲的首選,U盤只能作為小文件存儲設備。U盤的特點是更便攜,但U盤目前還無法作為大容量存儲設備來使用,因為U盤容量的擴展遠不及軟件容量的擴展,只有移動硬盤才可以跟的上大容量軟件程序的發展。
U盤要取代移動硬盤,最大的問題在于成本。U盤是由FLASH芯片來完成存儲工作,而移動硬盤是通過磁盤來存儲文件。FLASH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,4G就需要40多元,1G接近10元的價格和移動硬盤1G不到1元的價格相比,性價比實在太低。
或許在未來,解決了U盤FLASH成本的問題,U盤有可能和移動硬盤合并為一個產品,我們拭目以待。